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改很多人都不知道古代君王为什么自称寡人?是什么意思,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下面就是小编搜索到的古代君王为什么自称寡人?相关的一些知识,一起了解下吧!
1楼
所谓“寡人”,常见于《左传》一类的先秦史书,它的真实含义说法不一,按现在的考证大概有三种说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种观点认为,“寡人”就是“少德之人”,属于君主的谦称,《道德经》里说: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意思是说,贱(民众)是贵的根本,下(民众)是高的基础,没有贱和下的民众就侯王就会失去根本和基础,就不能成之为侯王,因此他们用孤、寡、不谷这样的谦称来时刻警醒自己。这一种解释符合儒家“君主以德服人”的思想,因此是古代关于“寡人”注解的主流观点。
第二种观点则恰恰相反,认为“寡人”是表示嫡子、正统,属于君主的傲称。先秦时期是等级森严的宗法制社会,讲究“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身为一国之长,国君对下属不可能使用谦称,因此使用“寡人”恰恰是为了表明自己是嫡正的,是唯一的,是这个国家的合法所有人,是“予一人”的意思。
第三种观点很简单,认为“寡人”就是古代礼法制下国君对去世父亲的一种尊敬。因为国君登基时,一般是在他的父亲去世时,出于孝道,国君不能为自己的登基表达喜悦,反而要因父亲的去世时刻表示悲痛,因此自称“寡人”,表示自己被父亲弃下,从而彰显孝道。
“皇帝”之称,是秦始皇以后的事。皇帝当中,还真没有自称“寡人”的。你这概念肯定搞错了。
最佳贡献者
最新投票
关键词: 古代君王为什么称自己为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