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主动脉瓣瓣周漏,也可介入封堵!上海胸科医院研究
2023-04-27 16:06:04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瓣周漏是外科瓣膜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 ,轻度瓣周漏可无症状,中重度瓣周漏 则影响患者预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潘欣等研究发现,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瓣瓣周漏在高危患者中可替代外科手术,并可减少反流,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研究纳入 科接受经导管封堵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 67 例,均为外科高危或不愿意接受外科治疗者。

67 例患者瓣周漏发生位置以无冠瓣瓣环处( 50.7% )居多,大部分为单发瓣周漏( 74.6% ),多发性瓣周漏见于人工瓣膜间断缝合且瓣环明显钙化 , 或既往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白塞病患者 。

本研究植入的封堵器类型以血 管塞居多( 66.7%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以及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分别占 14.7% 和 18.6% 。

对多发或大型主动脉瓣瓣周漏的处理基于患者病情和超声心动图瓣周漏形态判断,同期或者分期经导管植入多枚封堵器完成介入治疗。其中植入 ≥ 2 枚封堵器 27 例( 18 例为同期植入, 9 例分期植入),余者植入单枚封堵器。

研究显示,经导管封堵瓣周漏成功率为 83.6% , 1 年生存率为 98.5% ,患者经导管封堵瓣周漏后主动脉瓣周反流程度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仍有 7 例( 10.4% )患者术后存在少量或中量瓣周残余反流。

住院期间发生的与瓣周漏封堵主要相关事件为术后溶血,发生率为 14.9% ( 10/67 )。

平均随访 13.0 月期间,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均较封堵术前缩小,进一步证实经导管介入治疗瓣周漏可改善血液动力学并逆转左心室心肌重构。

本研究常规使用股动 脉逆行途径和股静脉房间隔顺行途径,封堵器选择 基于:( 1 )完全或接近完全封堵漏口;( 2 )封堵器稳定 性;( 3 )是否造成周边人工主动脉瓣启闭障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或损伤二尖瓣自然瓣;( 4 )对主动脉窦小、冠状动脉高度低的患者,避免影响冠状动脉开口。

研究者指出, 对特殊类型瓣周漏的操作,更宜选用无盘片血管塞或采用股静脉房间隔顺行途径植入完成封堵。

另一方面,瓣周漏存在解剖形态结构多样性,且以新月形和不规则长条状居多,由于无瓣周漏专用封堵器,因此,介入术后往往残留不同程度反流。

研究者 认为,重度瓣周漏伴大量反流,采用经导管封堵预后较差,原因一方面与植入过大封堵器可能影响周边结构和组织有关,另一方面残余漏可致早期溶血加重和后期心功能不全,甚至隐匿性心内膜炎。

溶血是介入封堵瓣周漏值得重视的问题,植入适合 形态封堵器有助于降低并发症。

来源 : 王小蕾 , 潘欣 , 于杰 , 等 . 经导管封堵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的疗效分析研究 . 中国循环杂志 , 2023, 37: 441-448. DOI :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4.009 . 【扫描二维码查看全文】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关键词:

相关文章